玻璃油墨的印刷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受三大核心环节影响:玻璃基材、油墨本身和印刷工艺。简单来说,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zui终效果不理想。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

一、 玻璃基材的影响
这是印刷的基础,底子没打好,后续再完美也难以弥补。
表面洁净度:玻璃表面的油污、灰尘、水渍是zui大敌人。它们会直接导致油墨附着不牢,出现缩孔、麻点等问题。
表面能与平整度:普通玻璃表面光滑,油墨附着力一般。有时需要进行电晕、火焰或化学处理,增加其表面能,让油墨更好地 “抓住” 玻璃。玻璃本身的平整度也会影响印刷图案的精度。
玻璃类型:
普通玻璃:适合大多数油墨,特别是需要高温烘烤的。
钢化玻璃:由于已经经过高温处理,不能再进行高温烘烤。因此,必须使用低温油墨或 UV 油墨,这极大地限制了油墨的选择和最终效果。
二、 油墨自身的影响
油墨是 “颜料”,其品质直接决定了色彩、附着力等核心效果。
配方与质量:油墨中树脂、颜料、溶剂、助剂的配比和纯度,决定了其着色力、遮盖力、流动性和稳定性。使用知名品牌的优质油墨是效果的保障。
颜色与批次:不同颜色的油墨,其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不同,印刷表现也会有差异。即使是同一颜色,不同生产批次也可能存在轻微色差,大批量生产时需特别注意。
粘度与触变性:油墨的稀稠度(粘度)决定了它在印刷时的流动性。粘度过高会导致图案边缘毛糙、缺墨;过低则可能导致图案模糊、渗边。触变性则关系到油墨在刮刀压力下的流动和静置后的恢复能力。
三、 印刷与固化工艺的影响
这是将油墨完美转移并固定在玻璃上的关键步骤。
丝网与刮刀:
丝网目数:目数越高,印刷的图案越精细,但墨层越薄;目数越低,墨层越厚,色彩越饱满,但细节表现力差。需根据设计要求选择。
刮刀角度与压力:刮刀的角度、压力和速度共同决定了油墨的转移量和均匀度。角度太小、压力太大,会刮得太干净,导致墨层过薄;反之则墨层过厚,易糊版。
环境因素:
温湿度:车间的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油墨的粘度和干燥速度。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网版回潮、图案变形;温度过高则油墨易干,堵网。
固化条件:这是决定zui终效果的临门一脚。
温度曲线:无论是高温烘烤还是低温固化,升温速度、峰值温度、保温时间都必须严格遵循油墨供应商的建议。温度不够,油墨固化不彻底,附着力差;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油墨变色、失光甚至损伤玻璃。
固化设备:烤箱或 UV 灯的温度均匀性、光照强度是否达标,直接影响了整批产品效果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