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油墨,又称光学变色油墨或变色龙油墨,是一种基于光学干涉效应的特殊印刷材料。其核心特性在于油墨色块能随视角或光照条件的变化呈现动态颜色转变,例如从红色渐变为绿色、绿色转为蓝色等,且这种变色效果无法通过扫描或复印技术复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

光变油墨的变色原理主要基于光致变色色素的光学特性和多层薄膜干涉效应,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光致变色色素的分子结构变化
基本原理
光致变色色素的分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后,会发生结构变化(如异构化、开环/闭环反应),导致分子对光的吸收特性改变,从而呈现颜色变化。
典型案例
杂环分子结构染料:遇紫外光时,分子闭环状态(无色)吸收光能后开环,变为蓝色菁结构染料;离开紫外光后,分子重新闭环,恢复无色。
可逆变色:部分光致变色色素在另一波长光或热的作用下,可恢复原始颜色,实现循环变色。
应用特点
日光激发:如我国研制的日光激发式变色防伪油墨,在阳光下可由无色变为紫色、蓝色或黄色,或由彩色变为无色。
隐蔽性:无色状态下不可见,需紫外光或特定光线激发,适用于防伪标签。
二、多层薄膜干涉效应
基本原理
通过高真空镀膜技术,将不同折射率的物质(如二氧化硅、氟化镁)精确堆叠成多层薄膜。光线入射时,在薄膜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光波干涉,导致反射光谱随视角变化而改变,呈现动态颜色。
技术细节
膜系设计:根据需求计算膜层材料、厚度及顺序,控制反射光谱及光学性能。
变色效果:如正视呈绿色,倾斜后变为紫色,色差变化显著。
制造工艺:薄膜经粉碎、分级、表面处理后,与特殊连结料和助剂混合制成油墨。
应用特点
金属光泽:印品具有流光溢彩的金属质感,防伪特征直观。
不可复制:颜色角度效应无法通过扫描仪、复印机复制,防伪可靠性极强。
高端应用:多用于货币、有价证券及高端商品包装。
三、光变油墨的变色效果与防伪优势
动态变色
印品色块随视角变化呈现成对颜色(如红-绿、绿-蓝),色差变化明显,无需仪器即可肉眼识别。
防伪可靠性
技术壁垒:制造工艺复杂,原材料要求特殊,投资巨大。
应用广泛:被多国指定用于货币、有价证券防伪,国内厂商也用于商品包装防伪。
印刷适应性
支持丝印、凹印、柔印等多种方式,适用于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基材。